您当前位置:第一护照网 >> 签证办理 >> 中国签证 >> 浏览文章

中国同日本的关系(2014)

2014年10月20日 来源:中国驻日本大使馆 人气:

  一、政治关系

  (一)邦交正常化时间

  1972年9月29日,双方发表《中日联合声明》,实现邦交正常化。

  (二)战后关系概况

  【2013年】

  1月16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会见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

  1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会见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

  1月29日,国家副主席李源潮会见率团来访的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和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加藤纮一。

  3月22日,国家副主席李源潮会见以日中经济协会会长张富士夫为团长、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米仓弘昌为最高顾问的日中经济协会代表团。

  4月16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会见率团来访的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会长河野洋平。

  6月2日至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会见以日本自民党前干事长野中广务为团长的日本超党派资深政治家代表团。

  7月2日,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会见日本亚洲交流协会代表团。

  8月3日,国家副主席李源潮会见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

  8月30日,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会见率团来访的日本前众议长横路孝弘。

  9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二十国集团圣彼得堡峰会期间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简短交谈,敦促日方正确处理钓鱼岛、历史等敏感问题。

  11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会见以日中经济协会会长张富士夫为团长、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米仓弘昌为顾问的日中经济协会代表团。

  12月24日,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会见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

  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悍然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中方迅速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应对安倍严重错误行径。国务委员杨洁篪、全国人大及全国政协外委会负责人和外交部发言人分别发表谈话予以严厉谴责,外交部长王毅紧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木寺昌人、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约见日本常务副外长斋木昭隆,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

  二、经贸关系

  (一)中日贸易

  日本是中国主要贸易伙伴。截至2003年,日本连续11年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4年被欧盟、美国超过,退居第三,2011年被东盟赶超,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2012年被香港超过,退居第五大贸易伙伴。据日方统计,2009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日本最大出口对象国。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对象国。

  2012年中日双边贸易额为3294.5亿美元,同比下降3.9%。2013年中日双边贸易额为3126亿美元,同比下降5.1%。其中中国出口额1503亿美元,同比下降0.9%,进口额1623亿美元,同比下降8.7%。

  (二)日本对华投资

  日本是中国第三大外资来源地,中国是日本第二对外投资对象国。截至2012年2月底,日本对华投资累计项目数46292个,实际到位金额812.3亿美元。截至2013年底,日本累计对华投资955.6亿美元。2013年日本对华投资金额70.6亿美元,同比下降4.3%。

  (三)日本对华资金合作

  1、日元贷款

  我国从1979年开始使用日元贷款。经双方商定,2008年前结束对华日元贷款。2007年12月,两国外长签署日本对华最后一批日元贷款换文。日本政府累计向中国政府承诺提供日元贷款约33164.86亿日元,用于255个项目的建设。截至2012年底,我国实际使用日元贷款28709亿日元,已偿还本息20289亿日元。

  2、无偿援助

  截至2011年底,我国累计接受日本无偿援助1566.3亿日元,用于148个项目建设,涉及环保、教育、扶贫、医疗等领域。2011年日本政府对华无偿援助金额8.43亿日元。

  三、文化交流与合作

  新中国成立后,中日两国一直保持民间文化交流。主要形式有文艺演出、艺术和文物展览、学术和人员往来等。其中,1972年上海舞剧院访日演出等一系列重要文化交流活动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1979年12月,两国签署《中日文化交流协定》,确定了发展两国文化、教育、学术、体育等方面交流的目标。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日文化交流与合作全面发展,呈现出官民并举和多渠道、多形式的新局面,其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数量之多、活动之频繁、内容之丰富,在与中国有文化交流的国家当中处于领先地位。中日文化交流呈现以下特点:一、共同文化渊源深厚,文物、书法、诗歌、水墨画、戏剧(京剧、歌舞伎)等传统东方文化的交流独树一帜。二、民间交流占据主体。据统计,目前民间文化交流约占文化交流总量的95%以上。

  近年来,双方在商业展演、音乐影视、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蓬勃发展。目前,日本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化贸易伙伴之一。

  近年来,中日两国举办了众多大型文化交流活动。200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之际,中日两国共同举办了“中日文化年”活动。2007年为“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全年共举办300多场活动。2008年为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双方开展百余项青少年友好交流活动,实现4000名青少年互访,涉及出入境团组人数达12000多人次。2009年4月,两国领导人就建立“中日青年经济领袖对话机制”达成共识,11月23日,该机制首次会议在北京召开。2009年12月,民主党干事长小泽一郎率领由140余名年轻议员及400多名后援会成员组成的大型代表团访华,开展交流活动。2009年12月,中国文化中心在日本东京挂牌成立。2010年2月7日至11日,第五届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和江苏扬州举行。温家宝总理会见双方委员。2010年10月30日至11月5日,第五届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日本新澙举行。2011年10月23日至25日,第五届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和湖南长沙举行。温家宝总理会见双方委员。2011年12月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访华期间,两国领导人将2012年确定为“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2012年2月16日和4月10日,中日双方分别在北京和东京举办“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开幕式,并互派政府特使出席。2013年1月22日-3月3日、10月1日-11月24日,《书圣王羲之》大型特别展和《特别展 上海博物馆 中国绘画的至宝》分别在东京国立博物馆盛大举行。

  2012年双边人员往来为548万人次。2013年中日双边人员往来为471万人次,同比下降14%。两国目前共缔结友好城市252对。

  四、科技交流与合作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双方于1980年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科学技术科技合作协定》,建立起政府间科技合作关系。此后,两国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多形式、多渠道、官民并举的局面。特别是在应用技术合作方面成绩显著,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现在中日政府间的科技合作主要包括:根据《中日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开展的合作,在政府科技合作协定框架下两国政府部门的对口合作(包括部门间签署的合作协议等),通过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渠道的技术合作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等。此外,双方许多部门、地方、研究院所、大学都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对促进两国科研人员的交流、开展合作研究等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近年来,伴随中国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双方节能环保领域技术合作发展迅速。1994年双方在北京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环境保护合作协定》。2007年底福田康夫首相访华时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气候变化科学技术合作的联合声明》。

  2012年8月2日,第14届中日科技合作联委会在东京召开,中国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和日本外务省渡部和男大使、文部科学省藤木完治审议官分别率团与会。

  五、军事交流与合作

  中日两国于1974年互设武官处,70年代末开始军事交流,关系发展良好。1989年后两国军事交流一度中断。1995年日本防卫厅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西元彻也访华,中日军方高层交往得以恢复。1998年实现国防部长互访。2000年实现两军总参谋长互访。2007年8月,国防部长曹刚川访日。11月,中国军舰在二战后首次访日。1997年至2011年,中日防务部门举行了9次安全磋商。中日双方还在防卫医学、院校和学术研究等领域开展交流。2008年5月胡锦涛主席访日时,双方同意加强防务交流。2008年6月,日本海上自卫队舰艇对我国进行回访;9月,中国空军司令许其亮访日;10月,海军司令吴胜利访日。2009年3月20日至21日,日本防卫大臣滨田靖一访华。7月13日至16日,日本海上自卫队参谋长赤星庆治访华。2009年11月5日至9日,中国海军训练舰“郑和号”访日。我国首次邀请2名日本海上自卫队学校学员随舰全程航行训练。11月26日至12月1日,国防部长梁光烈访日。2010年2月,日本陆上自卫队参谋长火箱芳文访华。2010年6月,中日中青年军官互访交流1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举行。10月,国防部长梁光烈在出席首届东盟防长扩大会期间同日本防卫大臣北泽俊美进行了短暂交谈,就积极推动两国防务交流达成共识。2011年6月,国防部长梁光烈在出席香格里拉对话会期间与日本防卫大臣北泽俊美举行会晤。7月,副总参谋长马晓天与日本防卫省事务次官中江公人在东京举办第九次中日防务安全磋商并会见日本防卫大臣北泽俊美。7月,章沁生副总参谋长在新加坡参加亚太国家陆军参谋长会议期间与日本陆上自卫队参谋长火箱芳文会晤。12月19日至23日,日本海上自卫队军舰访华。2012年6月6日,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会见了日本退役将领代表团。

请将“中国同日本的关系(2014)”分享给你的好友!
本站提供护照签证办理查询信息,所有中国签证信息数据均来源于各省市出入境管理局(处)及互联网,如发现错误,请来信告知,感谢您的支持与帮助,请牢记我们的网站:第一护照网(www.huzhao1.com)
点此复制本页,推荐给需要的朋友 | 点此收藏本页,以方便下次查询 | 返回第一护照网首页,查看更多的护照信息!